自體iPSC疫苗可激發抗原特異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
- 發布時間:2018-09-07
- 瀏 覽:3826次
研究亮點
(1)輻照后的iPSC在乳腺癌、肺癌和皮膚癌的小鼠模型中可抑制腫瘤生長;
(2)iPSC疫苗靶向iPSC和癌細胞兩者的共有抗原;
(3)iPSC疫苗促進抗腫瘤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;
(4)作為癌癥的輔助性治療手段,iPSC疫苗接種可以重新激活免疫系統。
研究摘要
基于癌細胞和胚胎組織在細胞學和分子學上有許多共同的特性,因此可利用誘導性多能干細胞(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,iPSC)作為癌癥疫苗來激發抗腫瘤反應。RNA測序結果顯示,人和鼠iPSC均表達腫瘤相關抗原。本研究探討了使用經輻照的iPSC作為自體抗腫瘤疫苗(圖1)發揮作用的機制。iPSC疫苗可抑制同品系小鼠乳腺癌(圖2)、間皮瘤和黑色素瘤(圖3)模型中的腫瘤生長。作為一種輔助手段,iPSC疫苗可抑制黑色素瘤切除部位的腫瘤原位復發并抑制腫瘤轉移,這與小鼠體內Th17細胞減少和CD11b+ GR1hi髓樣細胞增加有關(圖4)。從疫苗接種的荷瘤小鼠體內分離出T細胞,過繼轉移至未接種疫苗的荷瘤小鼠體內,可抑制其腫瘤生長(圖5),這表明iPSC疫苗可促進抗原特異性的抗腫瘤T細胞免疫反應。本研究為多種類型的癌癥提供了一種簡單、通用的抗腫瘤手段,在臨床免疫治療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。
圖1 iPSC疫苗制備及接種示意圖
圖2 iPSC疫苗可抑制小鼠乳腺癌生長
圖3 iPSC疫苗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生長
圖4 iPSC疫苗接種后Th17細胞(CD4+CD62L+TCR-b+(IL-2/IL-17A);CD4+CD62L+CD44+TCR-b+(IL-17A))減少、髓樣細胞(CD11b+CD44+GR1hi(TNF-a)和B細胞(CD19+CD62L+CD44+)增多
圖5 iPSC疫苗接種小鼠體內T細胞的過繼回輸可抑制未接種疫苗的荷瘤小鼠的腫瘤生長
參考文獻:Autologous iPSC-Based Vaccines Elicit Anti-tumor Responses In Vivo. 2018. Cell Stem Cell 22,501–513.